當上班族20年,薪水還比不上一個送餐的…一個百萬年薪外送員的告白

當上班族20年,薪水還比不上一個送餐的...一個百萬年薪外送員的告白

外送將變超級通路零售、房產、職業全改變!

1.外送平台》全台外送餐飲,產值達300億

2.餐飲零售》18%餐廳 加入外送戰

3.外送人力》5萬外送大軍 街頭送餐

4.消費者》1/4台灣人 變外送族

今年以來,台灣話題度最高的關鍵字,無疑是外送。

突然間,台灣成為全球三大外送平台的黃金戰區。學校大門、商辦電梯、公寓樓下,到處可見身穿粉紅、黑、粉藍色的外送員,在街道巷弄裡穿梭。

空腹熊貓在台灣營收金額,不僅衝到亞洲7國的第一名,更在集團近40國市場中,躋身前四名。

同時,科技獨角獸Uber旗下的Uber Eats,以及被亞馬遜相中投資、英國最大外送業者戶戶送(Deliveroo),在台灣近一年的訂單量和用戶數,皆攀升兩到三倍,成為亞洲成長最快市場。

連同外商與台資,台灣目前有5大外送業者。根據凱度洞察今年7月調查,16歲到60歲人口中,約587萬人使用過外送平台,占該區間人口比率達4成。

外送業者推估,台灣一年的外送餐飲市場產值,已達近300億元,未來有可能是500億規模。

外送浪潮來襲,最明顯的變化,就屬在大街小巷穿梭不停的外送員。根據空腹熊貓(Foodpanda)統計,目前1萬多名外送員中,有400名月收入達10萬元以上,占比約4%。

今年41歲的郭煥承,就是一員。然而,不甘於重複性工作的他,兩年前與其他外送員合資開餐廳,替自己的外送人生加值。以下是他的第一手告白:

5年前,我在路上遇上一名「熊貓」,我問他是做什麼的,他說:「我月薪10萬,你相信嗎?」

我嚇到了!我大學沒考上,高中畢業就開始工作,21歲當上小七店長,之後,在統一待了快20年。但,上面的人不走,我升不上去,月薪大概就4萬5。沒想到,我這個在辦公室的,竟然比不上路邊一個送餐的?

我半信半疑,從兼職做起,3個月後發現薪水不錯,從統一離職,結果第一年就賺了快100萬。我爸對新工作很好奇,我拿薪水給他看,他不信,說外面哪有這種工作?一直問我:「你的名字是不是被公司拿去做人頭?」

百萬年薪有什麼秘訣?我覺得其實是心態問題。

我們是排班制,公司派單給你跑,像我一天工作12小時,月休六天到十天。既然如此,這可以當全職來看,就要想著怎麼增進能力。

比如,懂得規畫路線。我不是台北人,剛開始跑,我只認識市民大道,送餐都得靠Google導航,有時候反而導錯路,初期吃了不少虧。

不過我很快就拋棄導航,測試不同的跑法,試著找最佳路徑;同時,觀察當時時間、車流量、天氣狀況,在腦海中建立自己的送餐地圖。

每次騎車,看見遠方要變紅燈,我就提前就轉進小巷子,走錯了,也沒關係,但總是要嘗試看看;走對了,就是你的。久而久之,路就會越跑越熟,接單量就多。這聽起來很容易,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做研究。

不過做久了,還是會疲乏。以前,我們也有台大、清大、交大這些高學歷的人,但不到幾個月就離開,可能他們覺得念那麼多書,卻來做這種工作。

就我來看,外送員的好處是,成效可預期,你想賺多少,就靠時間來換,對比外面大部分的工作,即便付出,不一定拿到你要的,這就是現實。不過相對的,這工作沒有累積,對電腦來說,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數字,不會因為年資就有福利獎金。

因此兩年前,我跟兩名外送員決定創業,想扭轉這樣的命運。我們發現外送帶來新商機,各自拿出50萬,開設無店面的虛擬廚房。
我們找了房租3萬的廚房,同時開設日式、台式、泰式料理等五個品牌,聘請員工做餐,月營收大約百萬元。餐點只要不要做太差,成本結構有算好,就是一門不錯生意。

老實說,我也想過換跑道,但這薪水太誘人,離不開了,你說風吹日曬、沒保障,但哪個工作不辛苦?

現在的我,看見外送員的更多價值。其實這就是服務業,我工作時,對餐廳和客人很有禮貌,對方開心,情緒也會感染我;這幾年我負責新手外送員的教育訓練,看大家上軌道,這也滿有成就感的。

這工作很低階,不過,還是有人願意苦幹實幹、懂得花心思,熊貓是個M型社會,有人能一個月賺十幾萬、有人就是幾千塊,差別就在於,有沒有想尊重這工作,工作不分貴賤,這是我5年來的最大學習。

▋本文擷取自雜誌《商業周刊》1665期封面故事,完整系列報導:

這隻熊貓更像狼!大賣場戰法狠擋Uber財路

自己打自己也要拚外送 小七、全家最後一哩戰爭

房產邏輯全打破 巷弄小店、迷你廚房才當道

延伸閱讀:

查看原始文章


【純屬討論,思考一下這樣的新聞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內容】

「根據空腹熊貓(Foodpanda)統計,目前1萬多名外送員中,有400名月收入達10萬元以上,占比約4%」

我相信不少人聽到說,月收入10萬以上,第一個直覺反應通常就兩種
1.不可能,根本是行銷唬爛文,就跟老鼠會一樣
2.真假?這麼好賺?要不要馬上來試試看

但是是否注意到了,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賺到這個數字,官方統計也不過是4%而已。
尤其是,當送餐的人越來越多,這個數字肯定也會往下掉。
雖然說,外送市場這個市場還有增加的空間,但是台灣就這麼大,適合外送的地方也就這麼多。
對於一些想要短期累積資金的人,很適合,但是如果要做為長久的工作打算,要多思量。

##########

「因此兩年前,我跟兩名外送員決定創業,想扭轉這樣的命運。我們發現外送帶來新商機,各自拿出50萬,開設無店面的虛擬廚房。」

這點我認為是個很聰明的投資方向
外送員的普及化,平台以及政策如果都能穩定下去
那對於一些飲食業來說,反而是一件好事

首先,能夠做的生意範圍增加。
對於一些小店來說,除非是有名氣,不然能夠輻射的範圍大約就是附近的一定距離。
做的就是希望能夠累積多一些熟客等。

但是,一般人在怎麼吃,也不太會選擇連續幾餐都吃同一個東西,能有變化是最好的。
即使有熟客,也不能保證每一位熟客每天都買。

所以如果能夠輻射更大的範圍,尤其透過平台上的評論機制等等,只要做的不是特別難吃,我相信長久下來的營業額會比沒有外送服務來的多。
至於利潤,這就得看平台後續的政策。

而如果專做無店面的虛擬廚房,這樣的做法,可以省掉店面的高額租金,轉而利用民房的方式降低營業成本。
當然,如果生意真的做得好,進而延展變成有店面的餐廳,也未嘗不可。

##########

另外,再來就是相關政策的問題了

對於這樣龐大的市場以及從業員的收入,我想,政府不可能無動於衷

畢竟,中華民國號稱萬萬稅,所以以後有什麼變化還很難說,說不定突然因為政策而雪崩式崩壞也很有可能。

再來,外賣平台證明了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

即使以前很多人唱衰,台灣不可能做這樣的東西,買吃的多方便啊

但現在的現實說明了現況。

那,是不是還有更多科技可以融入生活之中帶給人們更多的便利跟服務?

台灣,科技業我想始終都不弱,那為什麼,我們不能在國外企業下手之前,做出我們的東西呢?

原始出處:https://today.line.me/tw/pc/article/qB5qDw

Leave a Reply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